상단여백
HOME 生活文化
口罩成人們第2面孔 北美館「感性機器」展找療癒
hanshinnews | 승인2021.09.18 08:14

德國藝術家雷貝嘉.霍恩的影像作品「雞羽毛面具」,雖是1970年代的作品,但也非常呼應現今社會,展示面罩如何連結與阻斷人際距離。(北美館提供) 

 

口罩如今成人們第2張面孔,德國藝術家雷貝嘉.霍恩即以作品「雞羽毛面具」展示面罩如何連結與阻斷人際距離,明天起將在北美館「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展出。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由獨立藝術顧問林瑀希及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助理教授李雨潔共同策劃。台北市立美術館今天舉辦展覽開幕式,林瑀希引領觀眾穿梭展間,介紹7組國內外藝術家,如何以裝置、語言和行為藝術,讓人能「自我療癒」。

 

李雨潔透過預錄影片表示,展覽發想來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後疫情時代中,如何去回歸感性經驗的思考。展覽命題中的「感性」與「機器」,看似是對立的詞彙,但在後資本主義的社會,它們卻彼此相互支持。

 

李雨潔分享,展覽中的「感性」,意即感性的環境或個人內在的激盪,「那些激盪可能不是我們可控制的,且受到強烈機制牽制,可能是生理、社會等種種元素去介入還有傳遞,我們把這個現象定義為感性機器。」展覽同時提供觀者喚醒感性的環境,這就是療癒,希望透過展覽讓人找到自己與外界的平衡。

 

展出作品包含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藏品「雞羽毛面具」,錄像中主角穿戴羽毛面具,與他人親暱摩娑,將內部感性轉化為外部行動,藉此探討人的身體感受、痛苦與慾望。

 

林瑀希說,「雞羽毛面具」雖是霍恩(Rebecca Horn)於1970年代的作品,但也非常呼應今日,人們藉由雞羽毛面具親密靠近對方,如人們今日須戴上口罩才能相互聯繫,但也因口罩造成距離。台灣藝術家陳呈毓展出作品「舒緩震盪」,同樣回應瘟疫之年,集結、播放各種新聞報導,挖掘觀者內在情緒。

 

北美館長王俊傑表示,談到「療癒」,可知如此策展概念如何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 而衍生,「當代藝術家透過創作讓觀眾進入另一個情境,忘卻疫情,我想文化與藝術的確是在疫情時代最好的療癒方法。」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將於9月18日至12月19日在北美館地下樓E、F展覽室展出。(中央社,台北報導)

 

展覽「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由獨立藝術顧問林瑀希(左)及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助理教授李雨潔(螢幕)共同策劃,北美館長王俊傑(左2)出席開幕式。(北美館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將展出,其中,台灣藝術家陳呈毓作品「舒緩震盪」,呼應瘟疫之年,集結、播放各種新聞報導,挖掘觀者內在情緒。(北美館提供)


hanshinnews  hanshin@hanshinnews.com
<저작권자 © 한신일보, 무단 전재 및 재배포 금지>

hanshinnews의 다른기사 보기
icon인기기사
기사 댓글 0
전체보기
첫번째 댓글을 남겨주세요.
新聞社介紹新聞線索提供廣告諮詢不便申告個人信息收集方針拒收無端電子郵件
首爾特別市 中區 明洞2-gil 43 2F  |  tel : 02-776-2801  |  등록번호 : 서울 아 03570  |  發行人/編輯人 : 金榮泰
Copyright © 2024 韩新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 to news@hanshinnews.com
(株)韓新日報/登錄番號:首爾 아 03570 /登錄日期: 2015年2月6日/題號:INTERNET NEWSPATER HANSHINNEWS/發行人.編輯人 : 金榮泰 /首爾特別市 中區 明洞2-gil 43 2F / TEL : 02-776-2801/發行日期 : 2015年8月5日/ 代表理事 兼 靑少年保護責任者 : 劉國興
Back to Top